当前时间:2023年09月28日 13:23:53
加入收藏  |   内网系统登录   |   旧版回顾  |   OA登录   |   我要应聘
    当前位置 > 首页 > 医院新闻
    巨块型肝癌!转化治疗+微创手术解难题
    所属分类:[医院新闻]      来源: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更新时间:2022-11-18     

    近日,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一名巨块型肝癌患者,经多学科联合转化治疗后,肿瘤显著缩小。随后,我院肝胆胰外科成功为该患者实施微创根治性手术治疗,有效延续了患者生命。

    41岁的黄女士,今年5月份因“反复上腹部不适3月余”来到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就诊,收治于胃肠外科。入院后查:甲胎蛋白>1210ng/ml,普美显增强磁共振检查示“肝左叶多发肿块并融合,最大约11.3×9.4cm,考虑巨块型肝癌并周围子灶可能”。

    多方专家齐会诊 转化治疗解难题

    针对黄女士的情况,医院胃肠外科庄业忠主任、介入科庄学龙主任及肝胆胰外科古松钢主任经过多学科联合讨论认为:患者肿瘤巨大,周围多发子灶并部分突向腹腔内,属于中晚期,直接行手术切除风险高,且术后预计效果不佳,复发转移风险较高。遂决定先行转化治疗以使肿瘤缩小或降期,再寻求手术切除机会以获得更好的预后。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黄女士先后行靶向药物+免疫药物治疗(仑伐替尼 +阿替丽珠单抗)4个疗程,3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1次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

    图片 1.png

    图片 2.png

    经过转化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

    (图1为转化治疗前,图2为转化治疗后)

    经过5个月的转化治疗后,黄女士的肿瘤明显缩小,复查MRI示“肝左叶多发肿块及结节,并融合呈团块灶,大小约8×7cm”。

    微创手术显优势 术后四天即出院

    考虑手术时机已经成熟,古松钢主任团队为黄女士实施了荧光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胆囊切除术,术中联合使用B超定位及吲哚菁绿荧光显像系统,行解剖性左半肝切除。

    图片 3.png

    在麻醉科徐翔主任和手术室护理团队的保驾护航下,手术顺利实施,手术时间2小时余,术中出血约50ml。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肝功能受损、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4天即出院。

    图片 4.jpg

    手术切除肿瘤

    术后病理示:左半肝肝细胞癌综合治疗后,仅局部一小灶肝细胞癌(低分化)残留,余均呈坏死状,未见明显脉管神经侵犯。术后1月复查甲胎蛋白已降至接近正常。


    肝癌的转化治疗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致死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4位,死亡率位居第2位。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确诊时多在中晚期,被认为已失去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肝癌初诊患者的手术占比仅为20%~30% 。

    近些年来,肝癌的非手术治疗:系统性的药物治疗(如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局部治疗(TACE、HAIC和放射治疗)等取得显著进展。

    转化治疗的概念被提出并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列为不可切除肝癌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转化治疗是指将不可切除肝癌转化为可切除肝癌,然后切除肿瘤。

    目前,肝癌的不可切除一方面指的是外科学上的不可切除,包括患者全身情况不能承受手术创伤、肝功能无法耐受切肝、切除肿瘤后残余肝体积不足等。另一方面是指肿瘤学上的不可切除,即切除后不能获得比非手术治疗更好的疗效。

    肝癌获得缩小或降期后的切除已经成为肝癌病人获得根治和长期生存的重要方式之一。抗血管生成药物、或靶向治疗药物联合免疫治疗是不可切除或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TACE、HAIC在肝癌的转化治疗中的作用也获得不少认可。

    经过转化后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其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50%~60%,与早期肝癌切除后的生存率相当。因此,将不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通过转化治疗降期为可切除是提高肝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肝胆胰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