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其变解难题,生命通道新突破—— 肿瘤医院内科二区成功开展下肢静脉PICC置管术
所属分类:[医院新闻]
来源: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更新时间:2024-11-24
|
近日,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内科二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陈阿姨(化名)。陈阿姨因右乳恶性肿瘤、右侧胸腔积液和上腔静脉压迫导致严重气促和胸痛入院。面对这一棘手病情,内科二区医疗团队迅速行动,为陈阿姨建立了一条新的“生命通道”。 由于上腔静脉压迫症状严重,传统的上肢静脉通路无法建立。在这种情况下,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内科二区副护士长倪萍与主管医生经过深入讨论,决定采用一种创新的方法——下肢静脉PICC置管术,以缓解症状并为即将到来的化疗做准备。在置管前,团队为陈阿姨制定了一套全面的实施方案,涵盖了备皮、导管选择、心理指导、功能锻炼、日常护理以及出院后的导管维护等各个环节。 在护士长倪萍和静疗小组副组长杨晓霞的共同努力下,利用B超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成功在患者大腿中段大隐静脉处穿刺并置入PICC导管。术后X线摄片确认导管尖端位于下腔静脉,为陈阿姨顺利完成了本周期的治疗。 开展下肢PICC 的意义在于解决肿瘤患者因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上肢血管畸形、上肢高度水肿等无法经上肢常规PICC置管的难题,国内文献中均有报道。 下肢PICC与股静脉(CVC)相比的优势: 1、留置位置避开了腹股沟使CRBSI的发生率降低。 2、PICC材料对血管刺激性小,且头端对血管损伤小。 3、PICC长度足够达到下腔静脉,留置时间长,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 4、穿刺点避开腹股沟位置,易于固定,患者可携带回家且活动更方便,体内导管长不易脱管。 对病人来说,PICC 置管能有效减轻因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外周血管,且日常生活活动不受限,提升了输液时的舒适度,提高了生活质量,为静脉治疗安全保驾护航! 此次下肢静脉PICC置管术的成功实施,不仅彰显了我院在静脉治疗技术领域取得的显著提升,同时也为那些因特殊原因无法接受常规PICC置管的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不仅显著增强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感受与满意度,也进一步推动了我院静脉输液治疗整体水平的提升。 (内科二区) |